广州增城印发《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栏目:华体会新闻 发布时间:2023-10-17

  近日,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体系、农文旅融合等方面,推动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提升,实现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主要抓手。未来三年,增城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以增科新选丝苗米1号为当家品种,以“新三品一标”为主线,以地理标志产品为抓手,以增城丝苗米产业联盟为纽带,提升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价值,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促进共同富裕。

  按照《方案》,增城将坚持“科技育种、种业先行”,培育和推广当家品种、核心良种。到2025年,以增科新选丝苗1号为首的增科系列品种为主打当家品种,年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符合增城丝苗品质要求的其他良种年种植面积达7万亩。

广州增城印发《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图1)

  增城将从培优壮大增城丝苗米当家品种、筹建增城丝苗米种业创新智库、加强增城丝苗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等三大方面,大力推动品种培优,重振种业“芯片”。

  培优壮大增城丝苗米当家品种方面,增城将壮大以增科新选丝苗1号为首的增科系列品种作为增城丝苗米当家品种,对增城本土培育的丝苗米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华体会hth体育官方网站并利用已收集的丝苗稻育种材料种质资源培育高产、稳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方案》明确,增城坚持绿色防控生态种植,建立健全绿色优质产品体系,实施按标生产、生产档案制度和追溯应用。到2025年,“两品一标”认证达40%,按标生产、生产档案制度和达标合格证应用实现全覆盖。

  为提升增城丝苗米品质,增城将从做好增城丝苗米品质评价和分级管理、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推行溯源码应用全覆盖、打造高端丝苗米精深加工厂、建设提升大米仓储流通体系、推进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等方面下功夫。

  其中,增城区打造高端丝苗米精深加工厂,以大米精深加工、预制丝苗米品加工为主导生产模式,建设丝苗米预制食品、丝苗米精深加工中心、稻谷产后处理一体化中心,实现增城丝苗米产业补链、延链,提高品质和产量,丰富产品类别,充分开发利用副产物,增加产值,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产值。

  同时,推进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华体会hth体育官方网站充分考虑产业链重点环节装备链、信息链和服务链的一体化融合,以“智慧”贯通整个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数智化,围绕广东省丝苗米产业“一张图”系统、高密度数字土壤地图监测、丝苗米产业联农带农服务平台开展建设。

  未来三年,增城将坚持全链条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建立全程标准化体系,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华体会hth体育官方网站建立从种子、种植、加工、仓储、流通的全链条产品标准化体系,及时发布实施,指导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合作,联合开发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建立既符合增城区实际,又与粤港澳大湾区等目标市场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

广州增城印发《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图2)

  与此同时,增城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示范标杆,实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项目,按照生产端标准化种植、加工端个性化定制供应链、销售端溯源体系和交易平台,创建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基地和供应链体系。

  坚持“八大统一”(即统一优质种源、生产规范、加工流程、储运、包装设计、品牌推广、销售平台、售后服务),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和家庭农场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

  《方案》提出,增城坚持建立品牌矩阵和品牌营销体系,加大品牌营销创新和扩大品牌市场消费。到2025年,建成以地理标志品牌为核心、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企业品牌为主体的丝苗米品牌图谱和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统销与定制销售相互结合的品牌营销体系。

  构建增城丝苗米地理标志产品授权监管体系,开展地理标志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培育保护,建立增城丝苗米品牌图谱,对进入图谱的品牌实行动态管理。强化增城丝苗米地理标志产品授权监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授权,并定期对授权企业进行监测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增城将成立广东增城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召开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广邀丝苗米学界专家教授、产业界精英参加,发布广东丝苗米产业共建计划,发布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标准,建立丝苗米种质资源库。

  增城还将举办系列品牌营销推广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多形式、广角度、深层次宣传报道“增城丝苗米”品牌,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各种农业展会、在主流媒体发布广告、策划举办丝苗米文化节等大型的宣传活动,整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外,增城将建设以增城丝苗米为特色主题的康养小镇,培育壮大康养农业、文旅农业等新型业态,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小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典型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