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两岸创新”策划之创业篇 】同频共振华体会hth体育官方网站35载 共谋发展“高质量” 台商与东莞携手向前、相互成就
栏目:华体会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03

  海峡两岸披锦绣,水天一色共明月。莞台两地融合发展,数十年来相知相融,有着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共生共荣共明月。

  近日,国务院批复了《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东莞方案》),为两岸融合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10月25日,广东举行贯彻落实《东莞方案》新闻发布会,据悉,广东将把握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两岸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四个目标定位,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当前,东莞在营台企超过3800家,常住台胞约5万人,5700多名台籍学生在东莞就读。华体会hth体育《东莞方案》的出台实施,有利于加快建设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为台胞台企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有力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视频•“两岸创新”策划之创业篇】同频共振华体会hth体育官方网站35载共谋发展“高质量”台商与东莞携手向前、相互成就

  东莞是台商赴大陆最早、台胞最集聚的城市之一,莞台经贸经久繁荣,两岸同胞关系密切。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台商进入东莞投资建厂,为东莞创新发展积极贡献台商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台商在东莞的发展,也跟随着东莞这个城市的转型升级悄然发生着各种新变化。为此,羊城晚报梳理台湾同胞在东莞创新创业发展以及台商台胞跟东莞这座城市的相互影响、融合的发展故事,以多个篇章讲述台商台胞在东莞的故事,展现两地共融发展的美好前景。(余宝珠)

  从五金塑胶配件起家,到自创的高端户外音箱成品出街,邓家雄和邓志腾父子用了整整二十六年。作为第一批赴莞开厂的台商,父亲邓家雄从五金机电塑胶行业着手,赚到了企业的第一桶金;儿子邓志腾接班之后,继续奋力,带领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如今他们生产的成品音箱已经远销世界各个角落……

  邓家父子的创业之路,正是广大台商在莞奋斗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许多台湾人陆续到东莞开工厂、办企业,从传统产业起家,到如今的向高端科技进军,为自身求得发展的同时,也为东莞工业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莞从一个农业县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制造之都,在联合国分类的41个工业门类中,东莞涵盖了34个大类,6万多种产品,台商在其中的贡献功不可没。

  台商与东莞,同频共振近四十年,从“办企业”到“搞创新”,从“搭平台”到“共发展”,时代的选择与印记交相辉映,他们改变着东莞,也正被东莞所改变。

  马达轰鸣与炫酷音乐一路相伴,邓志腾正骑着装载自家生产音响的摩托车,一路北上,骑行1558公里,奔赴武汉神农架高山音乐节。

  邓志腾是一名摩托车爱好者,从台湾来东莞已超过二十个年头,这次骑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广自家研发生产的户外音响,寻找国内商机。近年来,邓志腾致力于开拓国内市场,追求发展新突破,以东莞为起点,让音响产品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上世纪90年代末,父亲邓家雄揣着50万台币,“跨越”海峡奔赴东莞,在常平创立了五川机电胶制品厂,从事五金、塑胶配件生产。与许多来莞发展的台商相似,东莞较低的土地、人力、原材料成本加上台商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使企业发展迅速,效益顶峰时期工厂员工达400多名,年产值上亿元。

  随着邓志腾逐渐接手企业,2004年企业开始转型,从生产零部件发展为开发设计、加工组装一条龙生产音响成品,企业生产的音响设备,装载在户外游艇、越野车、摩托车等设备上,具有防海水、防沙、防泥的功能。邓志腾告诉记者,目前五川音响电子科技(东莞)公司拥有百余项发明专利产品,专攻防海水技术,产品性能远高于一般市面标准,近年企业仍保持着年平均四五千万元的营业额。

  二十多年的打拼,邓氏父子的创业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两父子抵押了在台湾的家产,通过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成功渡过了难关。面临近年来外贸订单减少的困境,邓志腾今年主导创立自主品牌米森音响,探索开拓国内市场。

  “东莞的营商环境还是不错的,未来我们将坚持做自主品牌,继续服务好客户。”邓志腾说,今年他积极参与到台博会以及各类商业交流活动中,为产品增加曝光,寻找合作机遇。

  邓氏父子在莞创业打拼的奋斗历程,也是大批台商来东莞发展的一个缩影。80年代开始,台商开始落地东莞。90年代,台资企业在东莞快速增长,为东莞成为享誉全球的制造业名城助一臂之力。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东莞成为大陆台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截至目前,东莞全市累计批准的台资企业超过一万家,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目前,东莞在营台资企业有3873家。其中约三成为规上企业,历年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05.9亿美元,约占全广东利用台资总量的30%。

  一部分台湾同胞来到东莞办企业,成为助力东莞制造业腾飞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有一部分台湾同胞,坚守在传统制造业,运用自己丰富的行业经验进入管理层,发挥所长,为企业提升效益、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从事制鞋行业40多年的方至刚,几乎一生都在与鞋打交道,他见证了东莞制鞋产业一路的发展。从企业短暂“退休”后,他又重拾了一项乐趣,就是帮助东莞的制鞋企业、工厂解决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难题,提供免费的咨询顾问服务。

  作为最早一批来莞创业的台商,1989年方至刚曾合伙在莞城开办了制鞋工厂,然而6年后创业却遇到瓶颈,方至刚则凭借着在业务和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转型外企从事高管工作,负责鞋类生产板块。

  “台商来东莞从事制鞋产业,从技术、生产、业务等各方面都不遗余力地发挥着他们的强项。”方至刚说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东莞制造的鞋子品质在国内数一数二。然而,方至刚也表示,如今鞋类作为传统轻工制造业,发展并不如当初那般景气,但他还是要坚守行业初心,希望运用自己多年来丰富的从业经验,帮助企业解决困境。

  “现在很多工厂盲目扩充智能化生产线,大多效果不佳。”方至刚告诉记者,鞋类制造中哪些工序适合用智能化生产线替代,哪些没有必要,都是需要结合制鞋的全工艺以及供应链和销售链的需求等各个方面来考量,而不只是迎合政策。专业人士从实际效益出发,为工厂提供建议,可以更加有效率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方至刚分享道,他曾针对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帮助鞋厂从管理层面,改造了精品生产线,成功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制鞋产业作为东莞支柱产业之一,曾为东莞制造业的起步、腾飞打下坚实基础,全世界最成熟、最完整的制鞋产业链就在东莞,东莞不应该失去这项优势。”方至刚称,制作高端的精品鞋是东莞的强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东莞世界工厂的美誉持久焕发光彩。

  台商来莞发展许多都是靠一般制造业起家,然而也有不少台商看中了东莞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潜能,一路高歌猛进,在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枝散叶,结出硕果累累。

  红珊瑚药业董事长王中嶽,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来大陆投资创业的台湾同胞,在90年代风靡一时的保龄球行业中挖掘到第一桶金。让王中嶽迈入生物制药赛道的机会出现在2013年,堂弟王高华收购了位于湛江的红珊瑚药业,看中生物制药、大健康领域广阔的发展前景,王中嶽应邀欣然加入,并着手为红珊瑚寻找新的发展基地。

  “松山湖的环境太美了,是个好地方!”王中嶽告诉记者,环境优美的松山湖一早就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选址时恰巧了解到这里正打造东莞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便与松山湖一拍即合。红珊瑚药业经过规划审批、动工建设,将投资资金达6亿元的生产基地落地东莞,并于2016年顺利投产,整个“战略转移”过程非常顺利,仅用了3年时间,尽显“东莞速度”。

  “今年还要争取新增两条生产线,增加生产能力,感谢松山湖让我们有这么好的地方去发展。”王中嶽表示,企业落地松山湖,业绩迎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对提升企业形象非常有帮助,许多厂商客户来这里考察参观后,合作的信心都大幅提升。

  作为松山湖首批建设起来的生物科技公司,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从2012年起,红珊瑚药业就连续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当年我们台商碰到一起,比实力就是比有多少员工,代表着有多少赚钱的人力。因为加工、代工贸易最直接就是通过人力成本实现盈利。”王中嶽说道,但在如今这个时代,高尖端企业更具优势,决定一个公司实力的,不是员工数量华体会hth体育官方网站,而是技术专利有多少,“只有自主开发出来的专业创新技术,才能使企业屹立不倒。”

  用员工数量衡量工厂实力的时代已悄然过去,东莞的台资企业近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科技企业达到276家,近三年增长38%。2020年至2022年,台资企业累计新增专利授权量7574件,与东莞聚焦科技创新的步调一致,台资企业正以技术创新赋能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莞一直致力于推动台湾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在莞创新创业,释放人才政策红利。”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在10月25日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9月6日,《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对发挥东莞独特优势、加速台企转型升级寄予厚望。当前,东莞正以该方案为契机,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为台胞台企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

  在国家政策支持及相关配套资源整合下,在东莞的台商前辈们也用自己的力量,搭建平台助力台湾青年来莞逐梦、交流,帮助台湾青年走好来大陆发展的第一里路。

  智能手冲咖啡机、旅行吉他、宠物智能零食机、3D摄影机……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展厅内,展示着孵化企业中研发出的创意特色产品。

  2015年成立的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是国台办授牌的首批十三个基地之一,致力于帮助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实习、圆梦追梦,充分发挥台商聚集的优势、搭建两岸青年交流桥梁和推动台湾青年来大陆实习就业创业的平台。据东莞台商协会松山湖分会会长、基地运营长黄朝凯介绍,进驻基地的项目涵盖生物技术、电子信息、互联网、新材料、VR、无人机、文化创意等各个新兴产业领域。

  “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单打独斗,优势没有当年那么明显,现在要真正地发挥特长,才能让企业活下去。”王中嶽与黄朝凯都认为,需要让东莞台商协会资源与青创基地无缝链接,积极帮助台湾初创企业成长孵化。

  截至今年6月,基地已有212个台湾项目落户,进驻团队累计专利171项,成功举办超330场两岸青年就业创业交流活动。今年起,基地还组织了首批100多位台湾青年到国内实习,也经常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帮助台湾青年融入大陆生活,如两岸融合羽毛球比赛、篮球赛、艺术节等,

  “借由这些活动帮助台湾青年真正落地发展,在东莞不要单单是创业就业,还有生活上,也希望两岸融合在一起。”黄朝凯说道。“让台湾的年轻人亲身过来了解大陆,来创业、就业、实习。”王中嶽表示,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只有真心地投入,才能得到成果。